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网站

评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评建动态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丨土木工程学院:思政引领 育人为本 创新发展
发布者: 牛妍妍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次数: 127

    一、学院发展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源于1983年的彭城大学开设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学院建立于2005年并开始本科招生,是我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安全工程、智能建造等本科专业。学院的发展沿革如图1所示,学院的院徽、院训和院志如图2所示。

    




    土木工程学院立足学校办学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成长实际,坚持“以生为本、协调发展”,以培养面向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面向基层、工程一线的“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87,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3.4%,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93.4%“双师型”教师占比76.1%学院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教学平台、4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教学团队、2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学院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形成学校、建设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四方协同”合作新机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22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奖等各类科技奖励88项。

    近年来,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校算量大赛总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690人次,1人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多人获选江苏省优秀毕业生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建设机制,逐步构建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依托学“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建设一支业务精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院40周岁以下教师占比50%以上、教师队伍人才储备后劲十足!

    目前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18人次。6名教师先后荣获“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 “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以及“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院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师发展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传、帮、带”、土“精彩一课”、“教学沙龙”等特色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目前学院获批2个省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工程造价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复杂环境工程结构安全、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新型工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学院坚持教师、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发展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形成学校、建设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四方协同”合作新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反哺教学,推行学院“高层次人才”资助、院级科研教学项目资助政策,近五年累计立项资助经费达100余万元,重点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提供3000元(每人每年)的外出学习交流基金。近五年学院教师队伍先后荣获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徐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徐州市劳动模范,1人荣获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获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22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奖等各类科学技术奖励88项。


  

    三、专业及学科建设

    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遵循“错位发展、服务地方”原则,以特色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建筑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学院根据发展需求及现状,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及结构,建设高质量专业集群,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安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以及智能建造(2022年招生)6个专业,原工程造价专业自2024年起停止招生。

严格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以及《徐州工程学院关于修订202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均在30%以上,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背景的毕业论文(设计)占比88%以上。

5年来,学院自筹投入专业建设经费200万元,工程管理专业2021年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复评,并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开设智能建造新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获批省“十三五”(考核优秀)、“十四五”重点学科,土木水利学科被遴选为学校首批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学科之一,具备了招收研究生的资格。




    四、教学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

    学院以本科教育教学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制定并实施《土木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目前课程思政覆盖面100%,思政课程建设稳步提升,5年来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2个校级课程思政先进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近3年来举办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143 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128 项,其他思想教育活动 87项。

    基于学校发展定位,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增加实践课程和创新课程的比重;制定、修订并实施《土木工程学院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修订)(徐工院土木行教〔20224号)》等政策文件,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监控,加强一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和更新工作,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3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课程2门,获省微课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教材建设

    学院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全国统编教材、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或国家及省级规划教材。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材建设,促进教材改革、更新,编写高质量的、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优秀教材和教辅材料,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购置图书资料,以满足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需要。5年出版住建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江苏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等20余部。




    围绕智能建造六大领域以及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由我院牵头,联合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江苏省建设教育协会、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以及省内七所高校共同编写《工程智能测绘》、《建筑工程数字化设计》、《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建筑工业化智能生产》、《建筑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智能化施工机械与装备》等6本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为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教学建设

    学院着力打“理实一体、产训合一、虚实互补、开放共享”的实训实验平台。在保证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同时启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5+1工程,即确保每个专业建有5个合格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1个示范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校内实验和企业实训等方式解决学生实训与产业发展同步难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目前学院已建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600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突破万元的建设目标,为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条件保障。3年获批5项省部级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院从课内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学生实践过程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质量督导制度等措施保障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学院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举办创业讲堂、创客沙龙、学科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有集项目孵化、实践训练、成果展示、指导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培育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开设GYBSYB、电商等创业课程

    5年来共完成创业培训160组织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创新训练计划124项,其中省级 33 项;组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4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全国高校BIM 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二等奖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申报校创新创业基金项目5项,创办企业2

 

    (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

    目前学院有2个国家级教科研平台(国家发改委绿色建筑产业链实训中心、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学平台、4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建筑结构、工程管理与设计、土木工程综合、工程力学4个专业实验室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总值1600余万元。

    近年来,学院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合作共建了全国第一家高校实体书店。该店集阅读体验,讲座沙龙,学术交流,新书发布,教学体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文化平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丰富师生学习生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多次报道书店建设及特色,称为校园书店建设的样板和示范,另有江苏最美书店称号。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学院以思政教育引领,着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以生为本、协调发展”,确立“OBE”人才培养思路,面向工程一线,培养“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为区域建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学院不断开展土建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架构,如图9所示。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征,结合建筑行业“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确立了“以注册执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标定位,构建了“一主线、二能力、三平台、四层次、五模块”的1234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思政引领下“理论﹒实践﹒创新”融合的“一引领三融合”教育教学新体系探索建立了以高校为主体,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高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具体图10-12所示。


 

1012345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11 “一引领三融合”教育教学新体系


 

12 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创新改革,近五年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收获颇丰,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学生获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及省级 33 项;省“挑战杯”黑科技特等奖1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等省级竞赛奖项150余项。

    学院依据以学习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就业能力提高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拓展为路径的原则,为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学院近5举办各类文化讲座18场,文体活动75项,文艺汇演11场,文化活动 36余项,青年志愿者共参加徐州市社会服务 35 项,暑期社会实践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 63次;共有 43 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96 人次获得省级奖项;文体活动省级获奖 11 项;6 人荣获省级优秀志愿者;7人获省优秀学生干部,2 人获评省三好学生,4 人获省优秀毕业生称号9名学生考取国外硕士研究生学院培养留学生13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团队奖2次、单篇二等奖2,三等奖3次,育人成效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