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圣彼得堡联合工程学院对此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推动学院内涵建设的重大机遇,更是学院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审核评估工作严格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基本原则,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全面深入的评估,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跃升,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院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圣彼得堡联合工程学院是由徐州工程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共同设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部2023年4月批准设立。学院依托徐州工程学院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雄厚师资力量和优势学科,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国内培养。学生学业合格,若同时满足中方和俄方的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中方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俄方的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致力于集合中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坚持党建引领 深化课程思政
(一)突出党的领导
圣彼得堡联合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直属党支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完善党的工作机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院各项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注重加强师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动师生党员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
(二)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在教育教学方面圣彼得堡联合工程学院积极探索符合中俄合作办学特点的思政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强调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通识课开设《俄罗斯国情》《俄罗斯文化》等课程,通过多元文化有机融合来增强文化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跨文化对比,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感受俄罗斯文化的同时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从而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融合,确保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在教学资料的审核、教学过程的跟进等环节中发挥把关和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与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不相容之处。
圣彼得堡联合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思政项目,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建立健全“科研”“思政”“教学”三位一体机制。以“研究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案例”为着力点,丰富课程思政建设内涵。
三、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
学院构建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学院对现有教学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修订,确立了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定。
(二)打通“入口——出口”两个环节,提高生源质量
学院注重从源头把控生源质量。在招生环节,学院积极与开设俄语小语种高考的高校合作,提高有俄语基础的优质生源。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职业规划,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在毕业出口方面,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和就业渠道,确保三年后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职场。
1.学院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前瞻性。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项教学竞赛,先后取得了江苏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2.在教材选用和开发上,学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共出版双语教材2部。坚持做好建设规划立项一批双语教材,开展嵌入式习题、微视频等数智化应用探索,鼓励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鼓励形成“俄语+专业”特色,鼓励教材形成一定辐射作用。
学院“围绕一带一路、高水平中外专家、校地融合、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国际化“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平台作用,组织了多次中俄双方项目交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加大推进校企合作。
四、重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优化教师结构,引进专业背景教师
针对师资短缺问题,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联系,积极争取引进具备专业背景和俄语语言能力的优秀人才,2024年学院拟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1名。
(二)支持教师发展,鼓励申报各类教研论文、项目
获批江苏省教育规划十四五课题重点项目1项、市厅级课题立项7项,上半年累计发表普通期刊7篇,中文核心1篇,在研专著1部,在研译著1部,在编教材1册。
五、秉持以生为本
(一)公平公正,倾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学院坚持“三公”原则进行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发放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工作。配合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了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健全院系贫困生及弱势群体信息库。2023年,学院共认定经济困难学生16人,为13名同学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了6个勤工助学岗,冬季送温暖对2名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进行了走访。
(二)以生为本,用心完成心理健康工作
为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院辅导员指导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一生一档,为后续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学院选聘班级心理委员组建了学院心理站,并多次开展心理委员培训,依托心理站开展了学院团体辅导和破冰行动等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心理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未雨绸缪,着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我院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从实验室操作、日常生活、宿舍管理等多方面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各专业依托母体学院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并组织考试。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醒同学们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及出行安全。全体同学学习校园安全常识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学院领导及辅导员多次走访宿舍,深入学生开展安全检查和谈心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