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于 2019 年12 月成立,其发展历经基础部、计算科学系、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为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现有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统计学2017-2022年连续6年成功获批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据校友会排名,本专业为2024年中国大学应用统计学类专业应用型档次A++,星级6*;信息与计算科学2016-2022年连续7年成功获批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据校友会排名,本专业为2024年中国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类专业应用型档次A++,星级6*;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新专业2021年开始招生。
二、党的领导
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现有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党建工作多次获得省市级以上表彰。学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错位发展、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劳动+”特色优势,聚焦服务社会,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为保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家国情怀以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类人才。
三、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秉承“项目引领、平台支撑、赛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坚持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共建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育人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数据科学人才。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二)质量为先,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包括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多种方式。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学院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创新驱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科研课题,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育教学水平
(一)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教师人才辈出。学院共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博士31人。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5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1人、省“巾帼建功”科技创新典型人物1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
(二)坚持“以本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将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基础地位和前沿地位,为每个班级均配备一名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由辅导员、学业导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学院现有辅导员3人,学业导师20人,多人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业导师。学院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科竞赛,努力构建内涵丰富、凝聚力强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优秀校园文化。
(三)追求卓越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院教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探索社会与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目前设有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3 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统计学(2020 年)、信息与计算科学(2021 年)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专业在创办过程中不断发展,先后获得校级特色专业等称号,并多次获批省软件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全面梳理课程体系,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产教融合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级省精品课程4门; 在教材建设方面,出版“十四五”省级规划教材1部,“十三五”省重点教材1部,高等院校重点规划教材5部; 在教学改革方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3项,省教改课题4项; 在教学竞赛方面,学院教师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1项等荣誉。
(四)深化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需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近年来,学生获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1项、团队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一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0项,考研录取率和名校录取率逐年提高。
五、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一)校企共建,优化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省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等,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嵌入式” 特色课程体系、“双师双能型” 应用型师资队伍、“产教融合” 课程资源、“从业能力提升” 系列实践平台等多方位深度合作,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养成”有机统一,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数学素养、专业能力、职业精神”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建设内涵与特色。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定位,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匹配,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重点与特色。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突出大数据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构建由“专业实验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企业专业实习实训”四模块组成的实践实训平台体系。
(三)学赛互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北京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育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打造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所,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