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12月,下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俄合作办学)、机器人工程三个专业。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二期、三期工程项目、江苏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俄合作办学)专业获批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工程项目、江苏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十四五”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学院拥有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器人专业实验室、电气专业实验室,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一体推进、相互促进,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记教书育人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五年,学院召开党委会42次,党政联席会议52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42次,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发展学生党员共计96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覆盖率达到100%,3名教师荣获徐州市“彭城恩施”先进个人、学校“最美教师”先进个人和学校优秀主讲教师。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专业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形成每位老师都是“思政教师”、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逐步形成“思政课”的育人格局。近五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两个专业的“专业导论”获评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获评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电力系统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7门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力系统课程群、电子实习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先进教学团队。
二、建立闭环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持续改进。
学院坚持OBE教育理念,紧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持续改进。通过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通过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制定《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细则(试行)》、《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构建周期性的评价体系,从制度、执行、资源等方面保证专业的持续改进,形成了“运行-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学院注重学生培养的过程跟踪管理,建立了请假审批机制、学业导师制、学生信息员制等,学院主要领导跟进检查及定期参与座谈,学院教学督导员每学期听课督导,形成了“以评促改、以评促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积极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夯实基层教学组织。
三、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针对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日趋多元化,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升学、就业、创业)为主线、个性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探索“合作育人、协同育人、创新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教育相融合,创新“校际合作、产教融合、第二课堂”的个性培养新途径,通过国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和课内外结合,培养个性发展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求,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合作育人、协同育人、创新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校际合作、产教融合、第二课堂”培养新途径的人才培养举措如下:第一,校际协同,合作育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以“校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合作育人新途径,引进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资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地区行业科技企业合作,以“产教融合、学分置换”的协同育人新途径,充分发挥弹性化学分制,满足企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人才联合培养和就业;第三,第二课堂,创新育人。以“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竞争意识。
四、育人成果卓著,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新模式,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院拥有博士化、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96%,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比达46%,国外访学研修背景的专业教师占比达40%。学院建立专业教研室、实验室(中心)和课程群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校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校级以上教学与科研团队。近五年,学院教师荣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以及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校级微课比赛三等奖2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二)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扩充。
学院教师积极建设优质教学资源,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控制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其中《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推选参加国家一流课程评选;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控制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获批校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4门(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系统仿真、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还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校级“课程思政”项目课程4门;已出版教材4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C程序设计与案例教程、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中俄双语)),其中《C程序设计与案例教程》获评为“十三五”江苏高校重点教材。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持续深入。
近五年,学院强化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师生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新途径,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1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教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获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专项重点课题1项、江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2年度课题1项、以及各类校级教学研究课题20项。
(四)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
学院建立了“研、学、用”一体化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机制,通过竞赛导航、科技文化节,重点推进互联网+、挑战杯、智能车、机器人等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以科技社团为载体,打造“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科技社团”三级联动,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近五年,荣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32项;实践创新项目获批国家级3项、省级9项,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国际化教育合作成果突显。
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办学已有十五年,通过俄方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共享,共培养608名毕业生,其中232名学生获得中俄双方高校的“双学位”证书,127名学生考取国外硕士研究生,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中俄双方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师的生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俄方高校的高度认可,并获得留学和访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的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提升国际教科研合作提供有力支持,也拓展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近五年,共有41名师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会“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出国留学和访学,其中:访问学者1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及本科插班生37名。
(六)学生竞争力不断增强。
学院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五年,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1个、省级“三好学生”2名、省级“优秀毕业生”2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3名;2020年6月新华日报、江苏网等省市多家媒体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报道了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届一个宿舍6名男生考取研究生的奋斗事迹,彰显了学院专业办学质量。
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把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面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国家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院两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较广,就业层次较高,考研率均达20%,就业率均达95%以上,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结束语
通过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举措,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学院仍将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继续探索在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优化育人体系和育人模式,为党和国家培育栋梁之材。